万历十五年的一天,一直对老师耿耿于怀的万历,忽然想起了往事。
皇帝的往事离不开一个叫张居正的男人,尽管这个男人已经死去多年,甚至被他下令抄家,并削尽其宫秩,迫夺生前所赐玺书、四代诰命,以罪状示天下。
但往事只要回忆,就少不了那个人的存在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与那个人,万历内心深处是矛盾的,那个伴随着他童年,左右了他十年人生的男人,一直是压在心头的大山,感激与仇恨似乎就那么交织在他的脑海里。
回想起张居正的生前,万历有些动情的,那个人几乎用生命为他打造了一个富裕的江山。
这份情,他不敢忘,也不能忘。
他忽然降谕工部,要工部如实查报,张居正在京内的住宅没收归官以后作何区处:是卖掉了,还是租给别人了?如果租给别人,又是租给谁了?
几天后,工部给了答复,这份答复没有见于记录。
或许工部认为皇帝的心思,不过是缅怀一下,无关紧要,记不记录无伤大雅。
这只是一个小插曲,没人明白皇帝此举到底是何意。
是悔恨,是骄傲,都淹没在历史之中,再也无从寻找。
与这件小插曲相比,万历十五年的冬天,就显得浓重多了,无论从哪方面看,这一年的冬天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,都值得大书特书的。
因为这一年,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。
南京吏部右侍郎正三品的官,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。
上任的时候,海瑞已经七十二岁了,却愿意效仿古人尸谏的意思,还列举明太祖朱元璋刑法,把南京的大户,富户吓得不轻,一夜之间,富裕的南京城彻底变成了一座小农村。
可海大人丝毫不以为意,亲自身体力行,矫正弊端,碰上案子,既不调查,也不用证据,直接就给判。
判别的法子没有后世电视演绎得那般神话,不过是与其冤屈兄长,宁愿冤屈弟弟;与其冤屈叔伯,宁愿冤屈侄子;与其冤屈贫民,宁愿冤屈富民;与其冤屈愚直,宁愿冤屈刁顽"。
涉及争产业的案件,则是"与其冤屈小民,宁愿冤屈乡宦";在争言貌的案件中,"与其冤屈乡宦,宁愿冤屈小民"。
在这样的准则下,富人恨,穷人喜,唯独对大明没多少好处。
穷人虽喜欢海瑞,却没什么话语权,富人不喜欢,却掌握着说话的权势。
一来二去,海瑞遭受的弹劾就多了,舆论一旦形成了局面,无论皇帝愿不愿意,总要意思意思。
心情一直没从万历十年里缓过来的万历虽没说什么,但毕竟态度有所转变。
这个看似污浊的世界,并非只有你海瑞是清醒的,别忘了,你再清醒也是这个污浊世界里的一员。
这次海瑞没有辩解,应该说他来不及辩解。
他的死开创了明朝前所未有的场景,天出殡的那天,南京市民罢市,穿着白衣白帽的人挤满了江边。流着眼泪祭奠他的人"百里不绝"。
这份热闹彻底惊讶了大明上下,原来这个叫海瑞的男人,竟如此的受欢迎。
一时之间,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凑一份热闹,人物包括皇帝万历,首辅申时行,六部的尚书侍郎、督察院该来的都来了,该表示的都表示了。
甚至,在他的评价上,礼部也很给面子,赠了他太子保的荣誉,还送了一个"忠介"的谥号。
唯独,没有问过海瑞,也许,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。
他看到的污浊世界已经消耗了他所有的精力,他病倒了。
病来如山倒,在一个寒冷无比的夜里,海瑞知道自己马上就要离开这个污浊的世界,但临死之时,他还要一件事要办。
他喊来了仆人留下了遗言:"明天,你送七钱银子到兵部。"说完就去了。
这是万历十五年的冬天,兵部给他送的柴火钱,数量并不多,经其本人测量,多给了七钱银子。
是你的就是你的,不是你的就不该要。
这是海瑞一生为之奋斗的信条。
即便是死,我要死得干干净净,不带走一片多余的云彩。
关于这位正部级的官员死后的景象,记录史书的史官没有偷懒,很真实的记录在史册上。
一向严于利己的海瑞早上没有上班,引起了当时佥御史王用汲注意。王大人亲自到海瑞家探视,看见他房里的帷帐都是葛藤皮做的,而且都已经很破了。
堂堂三品官的身上穿的不是一件完整的衣服,里里外外都缝上了补丁,这样的衣服,就连大明最寒酸的穷书生都不大会穿。
这一景象给王大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,当场就哭了,并且担起了海瑞的丧葬事宜。他翻检海瑞储蓄,只找到了十来两银子,为官三十年,三品副部级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,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。这数字彻底惊讶了王大人的心。
他理解海瑞的清贫,但没想到海瑞清贫到如此地步。
刚刚擦掉的眼泪,重新挂在了脸上。
惊讶的不光光是王大人,与海瑞素来有怨言的陈姓御史,在海瑞死后来他家看了一眼,只是一眼,说了句:"这实在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我不再怨恨他了。"(回吾怨恨之心矣)
海瑞想不到,他死之前这里的黎明是静悄悄的,死后却热闹起来。
标签:
相关新闻
保险时讯
01-18
09-15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10-21
聚焦百姓
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