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奥本海默》影评-人,众神,与普罗米修斯
2023-08-19 11:47:57来源:哔哩哔哩

“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,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。”


(资料图)

--伊壁鸠鲁 <致梅诺伊凯乌斯的信>

剑桥大学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阴雨天,雨滴落在水洼中,涟漪渐起,让奥本海默驻足观看。这水面微微的波动却激起了他无限的想象:水滴与涟漪,正如同粒子与波动,是一枚硬币的两面,也是解开世界之谜的钥匙。光与粒子,能量与火焰的画面不断闪过,而本篇的核心故事也在大荧幕上通过一句话呈现:

"普罗米修斯从众神那里窃取了火种并将其送给了人类。为此,他被锁在岩石上,遭受永远的折磨。"

三位一体

在这一古希腊神话中有三个人主要人物,分别是普罗米修斯,众神与人类。在影片中,他们分别对应奥本海默,以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美国政客,以及“观众”我们。而诺兰也通过碎片化叙事的方法,将这三者的内心活动与故事经历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。当奥本海默的经历在荧幕上被呈现时,影片的色感会随着他的内心活动而变化,从异乡求学时的阴暗冷郁,到事业有成时的柳绿花红,再到倍受迫害时的万念俱灰,不同颜色也伴随着不同的场景音效,从紧锣密鼓的脚步声到盖革计数器的滴答声,都在为不同的场景所服务。

而“众神”们,藏匿在幕后(奥本海默听证会的剧情没有在任何预告片中出现,一帧都没有),对普罗米修斯的审判看似公平:在画面上,与奥本海默的故事一样使用了彩色。但其实众神早已做出了审判,普罗米修斯被折磨是注定的事实。在这场对手戏中,低沉的大提琴与渐进的鼓点都在预示着不可避免的未来,画面也充满了早期彩色电视所特有的噪点,这些“”缺失”也预示着迫害奥本海默的主谋并不在其中。

而“我们”的视角,是二十世纪中叶的美国民众。那是黑白电视刚刚走入家庭的年代,所以画面转为黑白。我们能通过黑白影像看到奥本海默的反战演讲,看到政客们讨论苏联核试验的成功,最后,也能看到“众神”的彻底失败与对渎神者迟到的平反。

普罗米修斯神话的结尾,宙斯与阿尔克墨涅(智慧远超凡人者)的孩子,海格力斯,射死了用于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老鹰,才将他从无尽的折磨中拯救出来。而在影片的结尾,费米的徒弟,los alamos的研究员,由检察官钦定的证人,大卫·希尔,却并没有做出斯特劳斯所希望的“科学家”所应该做出的证言,最终导致了斯特劳斯的彻底失败与奥本海默的平反。

众神掌控火,普罗米修斯窃火,人类使用火,三者虽位格有别,而本质绝无分别。奥本海默也有着不光彩的一面:他与有夫之妇偷情,有了孩子后让她与现丈夫离婚,生了孩子之后疏于照顾将孩子寄养给别人。而美国即使迫害了无数“反动分子”,也无法掌控这地狱之火的力量,在短短几年内苏联就掌握了原子弹。美国大兵和民众,有的人笑,有的人哭,但大部分的人卻沉默。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,如果大气层被核弹的链式反应所点燃,最终也是一样的。

原子能之火

本片对于量子力学以及原子能的科普做的十分到位,仅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,却也给了解历史的人保留了惊喜。比如在片中奥本海默对于黑洞的想象,也是他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。片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著名物理学家,他们的性格刻画与形象也都十分完美。基里安·墨菲所饰演的奥本海默,一方面傲慢,多变,狂妄,另一方面却又深沉、忧郁。在影片中诸多的人脸镜头中,他冰蓝色的眼睛总会在炽热的火球后出现,让人感受到一种深不见底的哀愁。

尽管本片在宣发时着重刻画了原子弹爆炸的场景,但它仅在全片中出现了一次,没有出现广岛,长崎的任何镜头。但原子弹的闪光,爆炸的冲击声,以及之后震动的建筑,碳化的躯体,却重复多次的在片中出现,无时不刻的折磨着奥本海默。每当他试图摆脱罪恶感,让自己的心复原,这些画面就会再一次闪现。火种已经被带到了人间,而人与神都会将一切可以使用的都用作武器,这也成了奥本海默心中永远的恐惧。

这些元素的组合也造就了本片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几个场景:礼堂中,人群的脚步声震耳欲聋,人们喊叫着,欢呼着,欢迎着原子弹之父,他们的英雄,奥本海默。但在奥本海默却听到的是“sieg heil”,人群的哭喊,最后变成完全的沉默。他保持平静的说出“我只后悔我们没能把原子弹用在德国人上”,却惊恐的发现人群被炽热的火光所照耀,面前的人碳化,跌倒在他的足下,而大厅外的人们相拥着哭喊,呕吐。他终于意识到,是他带来了潘多拉魔盒。

超越普罗米修斯

“总而言之,我痛恨所有的神”

--埃斯库罗斯《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》

如果本片只是把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搬上荧幕,那么它也只能是一部美国主旋律电影。但无论是本片的故事情节与奥本海默本人,都有着超越普罗米修斯的特点。电影中,奥本海默戏谑的称美国在与德国的竞赛中的优势是"反犹主义",而当他被迫害时,连爱因斯坦都说“如果你的祖国就是这样‘奖励’”你的,那么你应该背弃她"。本片对于美国当时的工人与工会运动保持了正面的态度,甚至表达了对于冷战起因的反思:如果美国没有主动研发氢弹,苏联是否就不会被迫也开始自己的研究?

从外界来看,奥本海默是矛盾的。他一边公开嘲笑爱德华·泰勒的氢弹设计,另一边却又暗地支持他的研究。他一边积极参与组织工会运动,另一边却又向安全局供出了可能的泄密分子。但通过影片的角度,我们能够去理解他复杂,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的深层逻辑,让我们知道每个卓越灵魂的背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,他有着理想化的政治目标与卓越的学术追求,但私底下,他也是一个多情,狡猾的情人,一个压抑,不近人情的科学家。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,比如奥本海默的妻子和情人,以及斯特劳斯。

奥本海默即使对迫害他的人也保持了友善,而其中的原因也能从影片中的对白得知,他认为这是一种赎罪。他并不痛恨这些政客,正如同影片中杜鲁门与斯特劳斯的观点,他们才是掌握,并使用原子能作为武器的人,而奥本海默却能登上时代杂志,以原子弹之父被铭记,而不是以广岛长崎的毁灭者为名。诺兰并没有给出这些矛盾的解决方法,而是让观众也深陷其中。

我在文章的开头引用的这句话:“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,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。”,可以说是对这部影片所提出的问题的总结。奥本海默被迫害,并不是因为他叛逆不羁,为人尖刻的性格,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理论物理家,他有将理论,思想,意见等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。奥本海默最初被任命为三位一体的领导者,也主要是因为这样“能更好的控制他”。他拥有研发氢弹的能力,却因为他了解这会是世界的毁灭者,而公开反对氢弹的研究。最近的不少社会热点,也和这样的科学家有关,在此就不深入讨论了。

最后,本片有不少缺点,比如诺兰一贯的听不见对话和缺乏情感线的设计,但从总体来说依然是一部跨时代的纪录片作品,非常推荐大家去观看。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退役军人事务部:进一步做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

相关新闻

保险时讯